你的位置:蓝狮在线 > 新闻动态 > 派遣制老师, 教育行业的“新型牛马”
新闻动态
派遣制老师, 教育行业的“新型牛马”
发布日期:2025-08-05 20:45    点击次数:123

劳务派遣很普遍,但学校的劳务派遣会滋生很多麻烦。

1.啥是劳务派遣?

劳务派遣是一种用工形式。

劳务派遣单位(比如人力资源公司)跟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。

劳动关系建立后,把劳动者派往用工单位(比如企业,比如学校)。

用工单位仅管理劳动过程。

特点很明显,用人得不用工,用工的不用人。

我们以劳务派遣教师做类比。

派遣制教师跟派遣单位有劳动关系,在学校从事教学。

劳务派遣单位承担学校的法定责任(签合同、付工资、交社保等),但不直接使用教师。

学校负责指挥教师开展教学等相关工作,提供工作条件和保护,但不跟教师建立劳动关系。

三方为啥要构建这么复杂的“三角关系”?

教师有了岗位,派遣单位得到利益,学校规避了责任。

看似皆大欢喜,那这个事儿到底谁会受损?

2.派遣制教师

教育行业跟市场化企业不同,有其特殊性。

比如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66条和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》,劳务派遣应仅适用于“三性岗位”,具体哪“三性”?

临时性:岗位存续≤6个月(如短期项目);

辅助性:非主营业务岗位(如后勤、保洁);

替代性:正式员工休假或离职时的替代岗位。

除了这“三性”的约束,用工比例也有限制,用工单位使用派遣员工总数≤用工总量(正式工+派遣工)的10%。

派遣员工享有与正式员工同工同酬的权利,且派遣单位需依法缴纳社保、支付最低工资(无工作期间)。

理论上是一回事,但实际上又是另一回事儿,劳务派遣单位毕竟不是搞慈善,人家也得赚钱。

有了劳务派遣单位这一个因素,注定派遣制教师根本不可能做到同工同酬,也必然会面对福利歧视。

比如某地幼儿园招的劳务派遣,每月基本工资1800元,绩效每月400元。

这400元能不能拿到还有个大前提,你的考核通过后才能拿到这笔钱。

如果本着为孩子考虑,老师的筛选应当尽可能择优录取,但劳务派遣变相成了择低薪者录取。

说实话,这个薪资对于真正有点能力的老师来说,没有丝毫的竞争力。

但凡有点能力,有点才艺,有点选择,去私立幼儿园,去艺术培训机构搞辅导不香吗?

3.派遣制的副作用

对于企业来说,盈利是目的,劳务派遣太棒了,便宜又灵活。

但对于学校来说,那就有点儿不一样,毕竟,教书育人是学校的主业。

前面聊了,劳务派遣主要特点是“三性”,教育行业的特点又天然“反三性”。

学校招的劳务派遣不仅偏长期,不是替代性,而且是主营。

派遣制老师一般起步都得是一年,得考虑教学质量、延续性,这跟劳务派遣的临时性有冲突。

派遣老师应该替代因为脱产学习、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老师,这种老师的规模比例很小。

派遣来的老师绝大多数都会去核心教学岗教书,可不会是后勤、保洁、安保的非主营业务。

既然待遇差、不稳定、发展也一般,大部分老师只会把劳派岗当作自己工作的过渡。

这事儿夫子有发言权,2021年前后,夫子亲戚家的娃儿,一年不到的时间,光班主任就换了仨,都给家长们整崩溃了。

虽然家长在质问,但老师无所谓,毕竟就是个临时岗,而且从身份上来讲,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老师。

这仨老师,第一位试用期没过就跑了,第二位干了小半年,纯拿劳务派遣做过渡。

眼瞅着考编无望,第三位老师去了一所能给更高薪资的私立。

不过劳务派遣老师们心里也苦,这出门教书,教师身份也不是自己给的,是学校、劳务派遣机构给的。

虽然学校对外的意思,别管啥岗,老师们都一样,但家长们提心吊胆自己的孩子,吃着百家饭,老师月月换。

对于劳务派遣老师们来说,体面是不可能体面的,很多都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.X倍。

教得好那些派遣制老师真的是靠爱、热情来发电。

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想要提升自己,很多老师瞅瞅自己两袖清风、两袋空空,也就断了念想。

按照当前的形势来说,派遣制老师不仅不会消失,未来一定会发扬光大。

从2016年的1883万,到2022年的956万,短短六年,新出生人口直接腰斩,这意味着入学高峰过后就是生源短缺的深渊。

别老提小班制,真有心思有想法搞小班制,会整出这么多劳务派遣岗?真的想多了。

对于派遣制老师来说,自己不过是披着教师外衣的打工仔。

于家长们而言,想要给娃一个更好的环境,那你只能拼命鸡自己,瞅着这半年教育圈的无数案例,夫子彻底悟了:

每一个搞不上好大学得孩子,背后都有一个不成器的家长。

来源网络,侵删



Powered by 蓝狮在线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